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潍坊科技学院老师王瑞春:跨越山海“飞”来的

作为二级学院院长,王瑞春带头搞科研,很好地发挥了“领头雁”的引领作用。他主持或参与省教育厅《强电场处理对AZ系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等10多项科研项目,在MSE-A、JMST等学术期刊发表《A branched material based on biomimetic design: synthesis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Preparation of nickel materials with fractal structure》等20余篇学术论文,被SCI、EI等检索收录7篇,获发明专利1项,获省级科技奖励1项,指导培养研究生5人。进入潍科以来,作为负责人累计获批《先进钛合金多尺度3D 打印金属粉末制备技术研究》等校级科研项目3项,立项《高熵合金粉末SLM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等横向课题2项,参与获批潍坊市轻质材料先进制备及成型重点实验室1个,获批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寿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走访地方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作10余次,举办工程教育专题讲座2次。

集智攻关,学科建设呈现新气象

双向奔赴,不远千里筑梦潍科

2019年进入潍坊科技学院工作以来,王瑞春主持获批校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学院获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专业1个,参与获批省民办高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2项,获山东省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奖励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1项。王瑞春指导本科毕业设计7人次并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次,2020年获得潍坊科技学院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同时,作为二级学院的主要领导,王瑞春带头示范,十分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切实履行了学校“三包靠+”帮扶制度,通过心理谈话、图书赠送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政治思想意识,锻炼刻苦钻研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

队伍建设工作持续加强。智能制造学院引进专业方向带头人1名,引进青年博士教师4名,“双师”素质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现有专任教师96人,副教授以上职称29人,达到教师总数的31%,博士(含在读)29人,约占教师总数30%,2人获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称号,3名老师获骨干教师优质课称号,1人获教改能手称号,2人获双十佳教师称号,1人获2020年度校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获校级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获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5名教师的思政案例被评为校级优秀案例。

管理有方,埋头躬耕修身笃行

从教以来,王瑞春始终坚持勇担责任、积极进取,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教学工作成绩突出。他曾独立承担过10余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多种实践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各级教改项目7项,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励5项;指导学生获得各级科技大赛奖励5项、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2项。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方面,全面负责专业本科教学的管理工作,主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项,参与国家级和省级专业建设项目2项;曾作为专业建设负责人,积极组织开展专业评估与专业认证工作,带领所在专业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两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到潍科以前,王瑞春教授在沈阳工业大学工作。2019年3月份的一天,机缘巧合下,他与潍科两位校领导有了在沈阳的初次会面。经过交流、沟通,潍科人和煦待人的态度和诚挚友善的风格,给王瑞春教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王瑞春教授对潍科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萌生了到潍坊科技学院这所年轻,充满激情的高校实地观摩学习的想法。

积极开启“以课程促竞赛,以竞赛促就业”,打造“课赛结合”学科竞赛新模式。王瑞春带领本院老师们动员发动全院本科生全员参与第19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第11届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020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大学生科技节等重点赛事,共有186人次获奖,获各级科技竞赛奖励79项,其中取得国家二等奖2项,国家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2项,省级二等奖20项,省级三等奖20项。在“中国移动杯”潍坊科技学院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最佳创意奖”和“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获1项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

(稿件来源:潍坊科技学院)

同年4月,他应邀到潍坊科技学院考察,受到学校多位领导的亲切接见,他真切感受到了潍科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和迅速发展的蓬勃活力,也坚定了来潍科寻求发展、共同进步的决心。面对原单位的热情挽留,王瑞春教授反复思量,最终内心对崇高事业的追求让他选择了到更富挑战性的潍科工作。尽管初期出现了一些阻碍和困难,但这丝毫不影响王瑞春对到潍科的坚定决心,2019年7月,他正式入职潍坊科技学院,成为潍科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