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翻转课堂在材料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翻转课堂在实践应用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揭示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过程之中实现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其他学科相比,材料科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明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和障碍,难以掌握这门学科学习的技巧,翻转课堂能够有效的突破这一不足,弥补学生在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缺陷,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综合提升[1]。

一 翻转课堂

早在本世纪初翻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之中就备受关注,同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术界和理论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来突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桎梏。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主要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通过重新分配时间和课程内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和多元,老师的课堂讲授是基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则是重要的补充,由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十分注重不同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有效利用以及整合,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主动地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整个教学模式和学习氛围非常的灵活和主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2]。老师只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恰当可行的引导,鼓励学生在问题分析问题研究的过程之中主动利用个人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个人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 翻转课堂在材料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结合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材料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翻转课堂的应用大有裨益,老师既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需要站的学生的角度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充分体现翻转课堂的实践指导作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这门学科有一个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综合提升。

(一) 课程内容的设计

在开展材料科学教学活动之前老师需要着眼于这一科学课程的现实条件,抓住新课改背景之下该学科教学的新内容、新要求和新标准,更好的实现有的放矢,精心筛选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其中课程内容的设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对老师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往往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着眼于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相应的调整以及优化升级。在践行翻转课堂时,老师需要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依据,深入分析这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关注材料科学基础课以及实践课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充分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之间的有机组合。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课程内容设计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抓住不同章节的具体实践内容及要求,积极的调整教学策略,保障学生能够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有的学校在落实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过程之中主要将翻转课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融合,通过这种教学策略来实现传统与创新之间的优势互补。但是翻转课堂并非以简单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依据,学生学习空间的转移是基础,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学生地位的改变才是核心,老师需要综合了解翻转课堂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通过合理的分配以及全新设计来更好的体现这一课堂教学的实际原则。另外,大部分课程的前言所涉及的推导公式以及基础概念较多,这些不利于翻转课堂的实践,因此老师需要根据材料科学基础课程之中的实质要求以及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适当融入一些基本的概念以及理念,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完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意识到知识点之间的相关性,提高个人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 重视课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构建高效课堂,老师必须要落实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关注导入环节的现实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之中主动地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其中课前准备工作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依据,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的应用型问题,鼓励学生梳理个人的逻辑思维框架,构建完善的思维体系。其中各种教学策略的应用非常关键,老师可以以新媒体教学工具为依据,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手段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以及信息获取渠道,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主动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综合提升。在做好课前准备后,老师还需要关注课后作业的设计,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来布置任务并在线解答学生的问题,实现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联动,充分发挥翻转课堂的作用和优势。前期准备工作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融合尤为关键,老师应该了解小组活动开展的现实条件,注重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采取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形式来落实前期的基础教学环节。首先,老师需要注重知识点的串讲,提炼出不同教学环节之中的重难点知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其次,老师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讨论活动,让学生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解读,然后提出共性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还可以采取集中解答的形式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最后,老师需要注重深化以及拓展知识点,站在宏观的角度归纳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行不断的拓展,以此来更好的完善后期的教学设计环节,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综合提升。